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5篇介绍湖北屈原故里的导游词范文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湖北省秭归县是中国战国时代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也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秭归县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宜昌市辖县,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此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主要的有屈原故里、屈原祠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湖北屈原故里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湖北屈原故里的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姓胡,你们可以叫我胡导,在这一天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我,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

  今天我们参观的是屈原故里。这里是5A级旅游景点,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了纪念屈原而建成的。请大家随我一起踏上美好的“屈原故里”之行吧!

  一进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一座座巍峨的建筑——屈原祠。大家跟着我走到第一层,这里刻着“梅兰竹菊”四君子,这是为了纪念他爱国主义的精神。这上面还刻着他写的诗:《离骚》、《九哥》、《天问》……大家紧跟着我来到第二层。左边可以看到屈原世系族谱和他相关的故事。右边有讲述屈原励精图治、忠肝义胆的故事。现在大家跟着我的脚步来到第三层。左边有《屈子远游图》、《端午祭扫图》、《九哥》的图片;右边有抛洒粽子、赛龙舟等照片。

  大家跟着我继续参观,我们现在去往皮影戏馆。皮影是我国文化遗产非常珍贵的文化资源。请大家休息片刻,欣赏一下皮影戏,再继续出发。

  怎么样?皮影戏是不是很有趣?请继续跟着我往里面走,这里就是读书洞。这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种顽强学习、虚心的习惯而建成的一个石洞。

  据说以前屈原看自己家族快灭亡,就投江自尽了,人们为了不让鱼吃了他的尸体,就把饭团丢进江里,所以现在五月初五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成的一种习俗。

  好了,朋友们,屈原故里游玩就此结束了,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下次再见!

  5篇介绍湖北屈原故里的导游词范文(二)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宜昌!

  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来湖北是看四人,也就是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农架野人)和死人(荆州博物馆的西汉软体男尸)。而在我们美丽的宜昌就有三人旅游线,也就是诗人、美人和野人。由此可见,宜昌是湖北的精华,今天我们将要去游览的就是精华中的精华——诗人和美人的故乡,也就是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秭归。

  趁现在还没到目的地,我先对你们简要的介绍一下秭归吧!

  秭归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也是历史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

  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着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人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最早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都要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魂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连秭归地名的由来,传说都与屈原有关。屈原投江后,其姐女嬃赶到汨罗江,将弟遗体打捞起来,亲自护送回家乡。屈姊那深深亲情使乡亲们大为感动,因而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来“姊”演变为“秭”了。

  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丘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5篇介绍湖北屈原故里的导游词范文(三)

  这里是秭归县香炉坪,大家请抬头看那座高高的牌坊,坊额上镌有郭沫若的手书“屈原故里”。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丘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秭归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西陵峡雄奇壮美,还有清澈的香溪河,梭秀的九畹溪、险峭的五指山、神秘的棺木岩更是令中外游客为之倾倒。这些自然景观与展示屈原文化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由秭归出发, 可西进“小三峡”漂流,东到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流览,南入“长阳人”家乡作客,北去昭君故里及神农架探密。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新建到大坝一公里处的秭归新县城将会成为集三峡大坝雄姿、高峡平湖风光、屈原故里风情、库区移民新城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和三峡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中心。

  5篇介绍湖北屈原故里的导游词范文(四)

  宜昌秭归,位于长江三峡之西陵峡畔,历史上有归乡、归州之称,其中以归州沿用时间最久。它是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家乡,归州改为秭归也与其有关,《水经注》记载: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三峡工程后,这里又兴起告别三峡旅游热,位于西陵峡畔的秭归也因旅游再次扬名海内外,盛久不衰。

  三峡工程1994年开始兴建,2009年全线完工,三峡水位因此抬高175米,在改善了航运、发展了水电的同时,也面临原峡江古迹文物被水淹没的问题,为保护这些文物,国家文物局组织多方文物保护机构和专家进驻工地,开展了对峡江文物的保护、搬迁和复建工作。其中,大量的文物古迹搬迁和复建都放在了秭归新县城凤凰山,即现在的屈原故里。

  秭归,作为屈原的诞生地,其实也是少量争议,但自东晋、北魏以来,历代史学、文学家以及近代屈学家都以各种形式对秭归作为屈原故里进行了明确肯定。尽管如此,还是有极少量声音对此提出质疑,但这并不影响世人对秭归的认可与支持,秭归也以大包容心态对待这些杂音,这也正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秭归深深植根的结果。那么,就让我们也以这种平和的心态、沿着屈原故里观光路来感受这里的屈原文化和峡江文化大餐吧。

  屈原故里,位于秭归新城凤凰山上,与三峡大坝隔江而望,直线距离不过600米,是观赏这座伟大工程距离最短、视角最全面的地方。为了发扬屈原文化,增加秭归文化底蕴,这里不仅收集发展了大端午、薅草锣鼓等反映巴楚风韵的各类地方民俗,还集中了从三峡库区中抢救搬迁过来的屈原祠、江渎庙、青滩古民居群等为代表的原峡江文化古迹,被国务院认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屈原祠是秭归文物古迹中的重中之重,为保护这座堪称屈原文化的精神所在,历史上有三次建迁过程,它首建于唐代,原址位于秭归归州城东的“屈原沱”,元丰三年更名为“清烈公祠”,1976年建葛洲坝时迁到归州,正式改名为“屈原祠”,1994三峡大坝开建后,又在现凤凰山上按照原建筑格局进行了改扩建,新建的屈原祠面江而立,雄伟壮观,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亲临这里指导视察。

  新屈原祠分为山门、东西碑廊、屈原文化馆、屈原衣冠冢等几个部分,最引人注目的是通高20米、歇山重檐、三面牌楼、六柱五间的大山门,色彩鲜艳,雄伟壮观,牌坊正中上方是诗人郭老手书的“屈原祠”三个大字,左右和下方的“孤忠”、“流芳”、“光争日月”几个字也是光彩夺目,光这山门,就能在游客心中产生极大的文化触动。

  屈原祠内,东西碑廊的青石碑上,镌刻的是反映诗人屈原强烈爱国情怀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22篇宏伟巨著,还有历代著名文人颂赞屈原的诗作名篇;原来矗立在院内的屈原铜像虽现已移至正殿内,仍不失原有的清风两袖、孤忠流芳的悲愤爱国情怀。

  屈原故里牌坊,原存于老县城归州迎和门外,是秭归老城的地标建筑,也是湖北省少有的木结构牌坊,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牌坊为重檐木结构建筑,四柱三间三楼,琉璃瓦盖顶,在封建礼制非常严格的时代,这种重檐带琉璃顶的建筑非一般人可以享受,可见当时对屈原的尊崇程度。原牌坊位置海拔116米,三峡库区水位上涨以后,由文物保护专家将其整体编号搬迁到了凤凰山现在的位置。

  屈原故里牌坊,原存于老县城归州迎和门外,是秭归老城的地标建筑,也是湖北省少有的木结构牌坊,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牌坊为重檐木结构建筑,四柱三间三楼,琉璃瓦盖顶,在封建礼制非常严格的时代,这种重檐带琉璃顶的建筑非一般人可以享受,可见当时对屈原的尊崇程度。原牌坊位置海拔116米,三峡库区水位上涨以后,由文物保护专家将其整体编号搬迁到了凤凰山现在的位置。

  几乎所有的江河湖泊都有建造祭祀河神的庙宇,以保佑河流两岸天地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作为华夏民族母亲河的长江自然更为重视,有祭祀“江淮河济”四渎水神的传统,据考证,秭归在北宋时期就有了江渎庙,原址在秭归县新滩南岸桂林村,长峡工程水位上涨以后,整体搬迁到了屈原故里景区内(即今凤凰山)。

  这里的江渎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木建构四渎庙之一,建筑结构为硬山四合院式,门厅前有小院,配有规范标准的正厅、厢房、偏房和天井,厢房设有楼,厢房外有廊桥。门楣和窗棂,绘有各种花草鸟兽,栩栩如生,精彩绝伦,展示了当时民间精湛的建筑水平和艺术水平。为了保护好这些文物,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其进行整体搬迁过程中,所有的房屋构件全部编号拍照、绘图记录,尽可能保证原貌移动,达到移旧如旧的效果。

  “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长江三峡由于江水湍急,船只航行时有很多危险,古代人们就在险要位置留下石刻提醒,同时,为了方便纤夫逆水拉船,还修建了栈道和纤道,这些都是古人与大自然抗争的原始记录,库区水位提高后,这些遗迹大部分被淹没,屈原故里就根据当时的情形复制了纤夫拉纤的场景,供游客参观了解当时三峡人民的生活实景。

  三峡库区曾经有很多带有巴楚特色的民居建筑,尤以青滩民居为代表,它们大多是带有二层阁楼的穿斗式土木或木石结构的建筑,也有一些土家特色的吊脚楼式建筑,古香古色、品味悠长,让人感觉穿越了历史。后来,很多人以为这些古建筑再难见天日,发出过很多感慨,其实,这些古民居中的一些典型代表早已随着文物保护方案落户在了屈原故里的凤凰山。

  其实屈原故里不仅仅有这些从三峡库区抢救回来文物古迹,还有很多带有屈原和巴楚特色的非遗文化在这里各个角落向游客展示着。《礼魂》、《民间记忆》、《县太爷断案》、《大端午》四出文化大戏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每天都会在景区里轮流上演,以满足大家对屈原文化和巴楚遗韵的探秘了解。

  那些新搬迁到屈原故里的青滩古民居,现在也成了非遗文化的展示舞台之一。湖北省非遗传承人、一人能同时操作15种乐器演奏的老艺人王正双和他的家人们,每天都会在这里为游客奉献几场《薅草锣鼓》、《民间打击乐》的精彩绝活表演;还有即将面临失传的巫术表演等等,让大家大开眼界,不得不真心佩服高手在民间哪。

  5篇介绍湖北屈原故里的导游词范文(五)

  屈原故里景区位于秭归县新县城,毗邻三峡大坝且直线距离为600米,占地面积约500亩,高峡平湖美景尽收眼底,同时以屈原祠、江渎庙为代表的24处峡江地面文物集中搬迁于此,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区主要内容包括以屈原祠为主的屈原纪念景区,以新滩古民居、峡江石刻、峡江古桥等为重点的三峡古民居区,以及屈原文化艺术中心、滨水景观带等景点。

  屈原故里景区开发建设是以激扬屈原文化、追溯峡江楚韵、拥览天筑情怀为主题思路,突出屈原故里文化底蕴,增加文化内涵,把秭归县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屈原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培育和发展具有巴风楚韵的文艺、戏曲、表演和饮食,拓展和发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祭祀、娱乐活动和旅游服务项目;同时注重开发具有三峡地方特色的历史文物、宗教文化、民居文化、茶文化等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

  屈原祠是该国家文物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原祠原址在秭归归州城东五里的“屈原沱”处,唐代始建,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为“清烈公祠”。1976年7月,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迁建至归州,更名为“屈原祠”。如今,因三峡大坝建设,新建的屈原祠位于凤凰山的山梁上,面向东南,与三峡大坝正面相对,有山门、两厢配房、碑廊、前殿、乐舞楼、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筑组成。

  屈原故里景区的开发建设重在宏扬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把屈原和秭归丰富的文物资源、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打造三峡文化旅游精品,最终打造成三峡地区文物保护的示范区、全国着名的文化旅游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