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大全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高中物理教育叙事范文,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范文1

  高中物理课的导入,是每节课的的开始。如何抓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这是从教学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学艺术。为此,我在教学中就选择课堂引入这一环节进行尝试,也收集一些课堂实例,并整理为以下体会和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利用设疑思考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节课的导入时,设置以下三个小问题:(1)在很平静的水面上,船头垂直指向对岸具有一定速度的小船的运动轨迹?(2)将船的动力关闭,船头垂直指向对岸放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的运动轨迹?(3)如果船头指向不变且有一定的速度,同时行驶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会怎样运动呢?轨迹如何?前两个问题仅是铺垫,我让学生猜猜小船将如何过河,画出轨迹(我用小船的模型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想法)。学生非常踊跃,结果出乎我的预计,学生提供的方案各有说词,争执不下,主要分歧在船头的指向和小船的轨迹。这是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我兴奋了,能从这里入手将这几种方案的是非讲座分析清楚,本节课的重、难点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独立性、矢量性就得到了突破。

  总的说来,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设计以激活课堂、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范文2

  一节课的引入正是本节课的知识建构的开始,如何抓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这是从教学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学艺术。为此,本人在教学中就选择课堂引入这一环节进行尝试,也收集一些课堂实例,并整理为以下体会和案例,与大家共同探讨

  案例一:在《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的引入,我设计这样两个随堂小实验:(1)用一定宽度的纸带(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锤的重力),拴住一个重锤,让学生竖直提着并保持静止,并给学生一个问题: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挣断纸带?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让学生亲自实验一下,就会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锤或迅速下降时突然停止,纸带断了”,这个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对纸带的拉力超过自身重力,这就是超重现象,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展开理性的思考。(2)准备一台体重计(机械指针型的),请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分别呈现静止、下蹲、起立过程,另一位同学观察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有条件的可用摄像头将指针示数转化为视频,展示给全班同学)。先请同学预测再做实验,结果是静止时指针保持稳定、下蹲过程先减小再增大,起立过程先增大再减小。学生对示数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教师可根据实验体验进行现象分析、过程分析、本质归纳(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应用拓展,这使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有意识的实践体验,充分挖掘直接经验和课堂生成的资源,体现物理教学以人为本,源于生活、走向社会。

  案例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节课的引入时,设置以下三个小问题:(1)在很平静的水面上,船头垂直指向对岸具有一定速度的小船的运动轨迹?(2)将船的动力关闭,船头垂直指向对岸放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的运动轨迹?(3)如果船头指向不变且有一定的速度,同时行驶在具有一定水流速度的河水中,小船会怎样运动呢?轨迹如何?前两个问题仅是铺垫,我让学生猜猜小船将如何过河,画出轨迹(我用小船的模型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想法)。学生非常踊跃,结果出乎我的预计,学生提供的方案各有说词,争执不下,主要分歧在船头的指向和小船的轨迹。这是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我兴奋了,能从这里入手将这几种方案的是非讲座分析清楚,本节课的重、难点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独立性、矢量性就得到了突破。

  总的说来,课堂引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设计以激活课堂、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范文3

  ——要善于发现新资源

  安徽省东至二中物理教研组 方书昌

  《绪言》是新高一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要求之一是发展学生

  对物理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上课前我准备了许多教学资料,其中有几个演示实验。课堂上我演示预先精心安排的几个有趣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与学生分享物理学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的探究学习中去。当我在演示“碰撞球”的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被集中到这5个小球上,都想一睹这几个小球能产生什么神奇现象?首先,我拉离了最边缘的一个小球,我问全班的同学:“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中有人议论着会发生什么现象,我没有急于表态,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当我放开哪个小球后,学生的表情各异,有高兴的说猜中了、也有困惑不解的,学生的脑海里产生了许多思维矛盾和冲突,我观察学生的眼神,都好象期待着能再睹一次这个现象,我又演示了一遍刚才的实验现象,这下同学都看清了,好象没问题似的。至此,按照原先的教学设计,我准备开始推出下一个精彩的演示实验,突然,学生中有人提出:“老师,让两个小球去碰另外三个小球会是什么结

  果?”,这个声音突然间好象唤起了全班同学的思考和新的好奇,接着是齐声的要求:“是呀!看看会是什么结果”。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多好的主意呀,机会来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记得在新课程培训中,专家一再指出:课堂是一个无限的动态课程资源,学生是创造课程资源的宝库,教师要有课程资源的强烈意识和敏锐的课程眼光。我下意识地要打破老师做学生看的哪种传统教学方式,做为奖励,我提议由最先提出这个想法的同学来演示这个实验,这位同学非常高兴地走上台来,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演示,演示刚一做完,又有几个同学提出:“如果让3个??、4个???”,同学都争着要上来亲自演示,体验实验的乐趣。 课堂生动,学生兴趣盎然。

  教材是我们最主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在课堂中随时都有

  非常奇特的课程资源涌现出来,做为课程的主导者——老师,关键是要有一双能发现课程资源的眼睛,随时去捕捉课堂中突如其来的课程资源。 对于一堂现实的物理课,无论你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无法意计的事情。学生是天真的,有时学生兴奋点可能与预定的教学目标不一致,甚至因为学生“口无遮拦”,出现“不太和谐”的音符,当我们在教学中面对这些问题时,是责怪学生多嘴呢?还是有“妙招”?这是新课程教学中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学生说的多,问的多,教师发挥的就越好,学生得到的知识就越多。一堂课如果缺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教师站在前面讲课,也真是索然无味。

  当然,做为一个老师不可能总等待课堂上能自发地产生你所需要的课程资源,而是要主动地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你的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老师巧妙的启发引导,再加上老师敏锐的课程资源视觉,就能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总有奇特的课程资源被你发现和利用。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范文4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熠熠生辉

  ——追寻科学巨擘的坚韧科学信仰精神

  我发现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助推教师十分轻松地达成教学目标。

  在讲授人教版新课标选修3-2《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时,适时渗透物理学家的奋斗成长史实,狠抓难得的教育契机,并穿插讲解有关法拉第的小故事: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的一切书籍内容都从头读一遍。读后还临摹插图,工工整整地作读书笔记;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把自己的阁楼变成了小实验室。在这家书店整整呆了八年,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1820年丹麦学者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艰苦卓绝地探索。1821年9月法拉第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接着经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他并未灰心气馁,不断反思总结琢磨改进,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一极具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法拉第的座右铭:“像蜡烛那样为人照明,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拉第倾其毕生探索科学真理,热爱人民,真诚质朴,作风严谨,他的思想品质深深地扎根在了学生的心里。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体验、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进而达到最终灵活较好掌握物理知识目的,可谓“一石二鸟”之良好效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