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一网宝!您身边的知识小帮手,专注做最新的学习参考资料!

高中政治复习资料冲刺阶段

一网宝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生有限,不可能事事经历,也不需事事经历,一个获得知识、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便是读书。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毫无保留地浇灌给自己,让自己能够驰骋古今,经天纬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政治必修2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政治必修2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主体:公民)

第一课人民民主专政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体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现阶段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指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①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既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权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②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要求;

5、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监督权。

(2)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7、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在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民主选举

(1)方式: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

A直接选举 优点:①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②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 ③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范围:①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②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③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

局限性:在选民人数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高。

B间接选举 范围: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各级人大代表

优点: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局限性: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C差额选举 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

局限性: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争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范围:人大代表的选举。

D等额选举 优点: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限制选民自由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范围:在极少情况下使用。

(2) 、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选举的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3) 公民行使好自己选举权利

重要性(为什么?)

①公民只有不断地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态度和能力),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公民行使好这一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①从态度上讲: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②从能力上讲:要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议政能力),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投出自己的一票。

2、民主决策

(1)间接决策(选举人大代表)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它要求选出的决策者必须代表民意、反映民情、体现人民利益。

(2)直接决策。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科学决策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是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

A、直接决策方式(民主协商):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在决策成文前了解民意);②专家咨询制度(论证会、座谈会,征求专家的意见);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示,是公布一个决策草稿,然后有针对性征求意见);④社会听证制度(听证会,征求各方面代表的意见);

B、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实施;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

3、民主管理方式:

(1) 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村委会成员自己选(民主选举)

重大事务村民定(民主协商、民主决策)

日常事务村民管(民主管理)、各项事务工作村民监督(民主监督)

(1)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城市居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居委会干部由民主选举产生(民主选举)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请居委会讨论决定(民主协商、民主决策)

社区大事居民定(民主管理)、居民监督居委会的各项工作(民主监督)

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能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4、民主监督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通过信函、电话等)、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馆等)。

民主监督意义:既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要求: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二、有序的政治参与: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要遵循宪法、法律、规则和程序的规定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提示:(1)民主协商即政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国家和地方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重要的问题在决策前和执行中的协商,是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2)无论是民主协商还是协商民主都强调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进行对话、沟通、协商,通过协商取得共识,然后进行决策,使所作出的决策更加民主和科学。民主协商在中国特指政治协商,而政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一种形式,协商民主包含着政治协商。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主体是政府)

第三课 政府是为人民服务政府

1、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2、政府的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目的: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目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主要进行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制定规划和政策指导,发布信息及规范市场准入,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市场监管依法对市场主体及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目的: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调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④加强社会建设,(目的:保障政府加快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保证幼有所教,学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强调公共设施,社会保障)

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

3、政府的作用:管理和服务;

4、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是我国正在深化机构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的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5、宗旨——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思想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使政府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要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

6、公民向政府的求助与投诉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意义: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什么是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2.为什么要依法行政?(1)根本原因:从根本上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2)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意义:

公民角度: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政府角度: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社会角度: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3、如何坚持依法行政?(1)是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2)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3)审慎行使权力,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 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4、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科学决策要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决策要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依法决策要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5、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为什么?(1)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权力是法律和人民赋予的,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

(2) 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好就能造福人民,滥用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怎么办?

①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②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外的监督。 体系包括内部监督体系(上级政府,审计部门,法制部门)和外部监督体系(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 国家司法机关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实行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

6、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行政系统内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外的监督。

(内部监督体系)方式:上级政府,审计部门,法制部门,监督主体:行政机关,特点:以行政权力来制约行政权力;

(外部监督体系)方式:

A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特点:最具权威性最高层次的监督,实质上是接受人民的监督;

B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特点: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主体:监察委员会,由之前的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合拼而成;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C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特点:党通过强化对党员素质的提升和对党员的监督,具有较强的约束性,主体:中国共产党,

D 国家司法机关监督特点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性,主体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E人民政协的监督特点监督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情况,主体;人民政协,

F社会和公民的监督特点: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普遍性,约束性不强,主体:社会和公民,

国家监察委员会

1. 监察委员会是由之前的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合拼而成,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2. 与政府的关系: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负责,并接受监督;与“一府两院”平行

3. 基本方式:依法行使监督、调查、处置等职责;

4. 特点: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行机关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接受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设立内部专门的监督机构)。

5. 监察法是反腐败的国家立法,监察委是国家最高的监察机关;

6.主要任务:

①整合职能,集中反腐败资源力量; ②扩大监察范围,明确监察对象; ③推 动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

7.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

①健全了反腐败领导体制,加强了党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

②推动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建立起集中统一、权威高 效的监察体系;

③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有利于公职人员 依法履职,廉洁从政,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④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制度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7、(1)政府的权威的含义:

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威望和公信力。

(2)政府威信的决定因素: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有威信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认可和接受。

(4)如何树立政府的权威?(1)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如何用权)

(2)政府及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应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实执行者脚踏实地不断创造业绩。(如何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3)要重品行,做表表率。都必须牢记我们共和国是中华人民的共和国,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如何提高素质)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

(主体:人大及人大代表)

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的性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国家的权力机关。

2、人大(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关系:(1)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2)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其它中央国家机关(行政,监察,审判,监察)等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全国人大的职权:(最高)立法权,指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权力;

(最高)决定权指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最高)任免权制选举罢免任命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的权力

(最高)监督权指监督政府,监察委员会,法院,监察院工作,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4、地方人大的职权: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的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5、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人大常委会行使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地位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A含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B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

C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人大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

必要性: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适合中国国情;

优越性:有利于人民当家做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最重要的特点: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人民选举代表组成权力机关,法律和重大决策要由人民充分讨论,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决定。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1、人大代表的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2、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3、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①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②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人大代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创新履职方式,提高履职水平。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主体:中国共产党)

1、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宪法确立的。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2、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3.为什么要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2)才能保证将党的意志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的政治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C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如何坚持党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强化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 (2)遵循科学规律,坚持稳中求进;

(3)坚持开放包容,回应民众关切; (4)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

3、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党基本的执政方式,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以宪执政。

6、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7、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始终把人民根本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念全部活动中。

8、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八个“明确”;产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主体: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地位: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合作的根本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意义:(1)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2)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0、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人民政协主题:团结和民主;

人民政协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协商民主的渠道

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意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它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智,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确保人民当家做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主体:民族和宗教)

1、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公民如何维护民族团结?(1)公民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2)应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作为当代青年学生,应以实际行动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自治地方: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3)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国家统一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自治权

(6)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必然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4、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的主要内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5、综合探究: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保障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7、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的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做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主体: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1、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2、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3、国际组织的分类及作用:国际组织也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促进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4、联合国宗旨、原则、作用

(1)联合国的宗旨:联合国的宗旨简单地说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3)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联合国也是有其局限性。

(4)中国和联合国: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5、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2)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冲突。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为什么?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我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原因):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2)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7、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坚决捍卫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别国的侵犯。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我国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还要树立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提高自身素质,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斗争。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主体:时代的主题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

2、和平与发展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有效途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以和平共处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政府主张在国际事务中,坚持正确义利观,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多极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多极化的实质世界正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影响;世界向多级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

3、国际竞争的实质及启示?

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世界各国的努力: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很多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3)对我国的启示:在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依据: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8、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9、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国际地位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

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征程。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综合探究:10、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因(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这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的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3)世界多级化不可逆转;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决定国家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根本上是由我国坚持国家至上决定的。

(5)是我国外交政策的要求和体现。

(6)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主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情节美丽的世界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答题模板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怎样做?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①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

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2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模板:①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

⑤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模板: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3.人大代表为什么这样做或怎样完成一件事?

(1)法律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是行使权利的表现(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 询权)

(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和监督)

4.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

②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党,领导核心决定的;

③党的作用(三个只有……才能)决定的;

④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⑤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需要。

(2)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②完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③坚持执政理念,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④坚持党的领导方式,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⑤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⑥党要统揽全局,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5.如何处理民族问题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制度)。

(3)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政治基础和物质保证)。

(4)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政策保证);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依法打击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5)公民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6.关于我国在对外关系方面

(1)为什么?

答题模板:①必要性: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际形势的要求(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②意义:对我国,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才能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怎么做?

答题模板: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建设和谐世界;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精选图文

221381